文言文大全  歇后语大全  精华文章

        关羽歇后语与关羽文化

           中国民间流行的歇后语, 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
        式,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由于三国
        人物和故事长久以来广为流传, 歇后语中有不少说的就是三国人物和故事。如:
            董卓进京——没安好心。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
            庞统做知县——大才小用。
            曹营里的徐庶——人在曹营心在汉。
            吕布来到白门楼——死到临头。
            这些歇后语里的三国人物、故事, 基本上都有史实依据, 拿来作为比喻, 说
        明某种道理, 自然贴切, 耐人寻味。多数三国人物、故事歇后语, 主要来自《三
        国演义》和民间传说。如:
            蒋干盗书——聪明反被聪明误。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刘备卖草鞋——本行。
            蒋干盗书、周瑜打黄盖, 均属《三国演义》的艺术创造, 历史上并无其事。
        东吴招亲也与史实不符合, 孙权是主动将其妹下嫁刘备, 刘备未去东吴成亲。貂
        蝉是《三国演义》创造的人物, 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 只是这个美人史
        书中是找不到的。正因为其美, 唱起歌来就“有声有色”, 含义饶有风趣。刘备
        卖草鞋则源于民间故事, 民间传说刘备是卖草鞋出身, 这有一点历史依据。史载
        刘备年少时父早亡, 与母亲“贩履织席为业”。
            由史实、《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构成的三国人物故事歇后语, 是三国文化
        在群众语言领域的反映, 说明三国人物和故事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很深的影响。
            关羽是三国时代著名人物之一, 不少三国人物故事跟他紧相关联。关羽歇后
        语是关羽文化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属于三国文化在群众语言领域
        的一个重要支脉。
            查各种版本所辑歇后语, 涉及关羽其人其事的歇后语总计有40多条, 约占
        三国人物、故事歇后语的五分之一。与之数量大致相当的是讲诸葛亮、张飞的歇
        后语。
            诸葛亮是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其歇后语主要反映其智。如:
            诸葛亮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诸葛亮舌战群儒——语惊四座。
            诸葛亮三气周瑜——着着胜算。
            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或“真灵”)。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七擒孟获——叫他心服口服。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张飞是员猛将, 在宋、元说三国的平话和民间传说中, 他是个最富传奇色彩
        的三国英雄, 很受老百姓喜爱。有关他的歇后语, 人们主要依据其勇猛鲁莽的性
        格和豹头环眼的形象展开想象, 更富有民间通俗文化的特色。这里略举以下几
        条: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张飞骂阵——人硬嘴也硬。
            张飞打督邮——给他个下马威。
            张飞喝当阳——嗓门儿大。
            张飞卖铁——人硬货也硬。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喝酒——胡(壶)来。
            张飞捉耗子——大眼儿瞪小眼儿。
            张飞讨债——气势汹汹。
            张飞烧火——猛灶。
            张飞娘姓吴——无(吴)事(氏)生非(飞)
            关羽是三国名将, 又是身后备受推崇的神圣化人物, 其歇后语所包含的内容
        比诸葛亮、张飞歇后语要更丰富一些, 包括历史上的关羽、艺术形象关羽(特别
        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作为神灵和关帝的关羽以及民间传说的关羽。
            历史上的关羽勇猛刚强, 深为三国当时人所称赞。《三国演义》进而为关羽
        创造了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等英雄壮举, 这在歇后语中都有所反映。如:
            关羽斩华雄——马到成功。
            关公过五关——英雄当年。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关云长单刀赴会——谁敢动他一根毫毛。
            上述歇后语都突出说明关羽的英雄气概, 反映出人们对关羽的景仰。
            历史上的关羽又是个讲义气的汉子, 待人处事义重情长。《三国演义》为突
        出塑造关羽的这个性格特点, 在生动描写史实的基础上, 又虚构了华容道放曹、
        战长沙义释黄忠等情节, 于是产生了与此相关的一些歇后语。如:
            关公离曹营——不安心。
            关羽放曹操——念旧情。
            关羽射黄忠——手下留情。
            关羽早先被俘羁留曹营, 曹操为留住关羽百般优待, 但关羽表示决不背弃刘
        备, 待等立功报答曹操便要离去, 回到刘备身边。所以“离曹营”与“不安心”
        紧紧相关, 正因为他不安心于曹营, 才毅然离开曹营。这一举动集中表现了对刘
        备的义。
            关羽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 则是出于顾念曹操的旧情。《三国演义》描写曹
        操赤壁兵败, 经华容道时狼狈不堪, 恳求关羽顾念昔日之情放他一马。关羽于是
        不惜冒杀头之罪把曹操放走了。经这一描写, 使关羽的义上升到舍生取义的高
        度。这件事在有关曹操的歇后语中也有反映: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幸中之幸。
            曹操来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曹操走华容道所以是“不幸中之幸”、“走对了路子”, 就在于遇到的阻击
        者是关羽, 要换了别人, 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说“关羽射黄忠手下留情”, 实际是《三国演义》写关羽收取长沙时义释黄
        忠的故事。老将黄忠当时为长沙太守部将, 与关羽首战一百余合双方不分胜负,
        关羽心中很佩服黄忠。次战时关羽拟用拖刀计对付黄忠, 黄忠追关羽时忽然马失
        前蹄, 被掀在地下。关羽回马举刀喝其换马再战, 未加杀害。长沙太守对此起了
        疑心, 下令黄忠再次交战时射杀关羽。黄忠的箭法极好, 有百步穿杨之能。双方
        再次交战时, 黄忠不忍心射死关羽, 只射了一下关羽的盔缨, 以报关羽上次不杀
        之恩。所以歇后语“关羽射黄忠”, 应是黄忠射关羽。因关羽对黄忠确曾手下留
        情, 这条歇后语并非凭空编造。由于关羽手下留情在前, 才有黄忠手下留情在
        后。
            关羽立身处事以忠义为本, 按儒家的说法, 这跟关羽喜读《春秋》分不开。
        所谓“春秋大义”, 就是指仁爱忠义等儒家思想。歇后语中有一条专门讲关羽喜
        读《春秋》:
            关老爷看春秋——一目了然。
          这条歇后语主要解释关羽对《春秋》十分喜爱, 经常熟读。唯其熟读, 所以
        “一目了然”。其本意并没有把关羽看《春秋》跟忠义联在一起。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我们知道, 忠义武勇是关羽文化的基本内涵, 歇
        后语对关羽的义和勇都有具体反映, 为什么对忠没有直接表现?这大概跟歇后语
        的民众性特点有关。歇后语是人民群众生活实践的产物, 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与
        统治者倡导的忠是两码事, 这可能是关羽歇后语中对忠未作直接反映的一个重要
        原因。
            关羽英雄一生, 最后落了个失荆州、走麦城、被擒斩首的悲剧结局。歇后语
        对此倒有反映:
            关公失荆州——太大意。
            关公走麦城——大难临头。
            这两条歇后语, 说明群众是尊重历史的。但失荆州不全是关羽的责任, 刘
        备、诸葛亮也有责任。由于整个刘备集团对荆州的大意, 导致了荆州之失, 导致
        了关羽走麦城——大难临头。
            失荆州跟关羽性格上的弱点有一定关系。有条歇后语是这样说的:
            关云长踩高跷——只知道自己高。
            这条歇后语讲到了关羽性格上的主要弱点——骄傲自负。人民群众用踩高跷
        比喻关羽骄傲自负的毛�。蜗笊质痔�, 显示了民间文学贴近生活的想
        象力和创造性。
            正由于歇后语主要来自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 一些讲关羽形象特点的歇后
        语, 往往妙趣横生, 富有人民群众的生活气息。如人民群众根据关羽红脸、美髯
        展开的联想: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公放屁——不知脸红。
            关公脖子挂葫芦——脸红脖子粗。
            关帝庙里找美髯公——保险你不扑空。
            关羽须髯甚美, 为史书明载, 红脸则是后世的创造。如《三国演义》说关羽
        “面如重枣”(重阳时的枣子)。三国戏、关羽戏中的关羽, 一向是红脸。从戏
        剧脸谱源流讲, 红脸关公始于宋、元时期, 演出者以红脸代表“公忠”、正义。
        由于戏曲舞台的关羽是张红脸, 庙堂上的关羽也都成了红脸, 红脸关公于是家喻
        户晓, 并成为关羽忠义武勇精神的象征。
            民间还创造了一些通俗明晓又颇为形象的关羽歇后语, 这些歇后语往往与群
        众的生活实践紧紧相关。如:
            关公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公卖石料——人货两硬。
            关公卖肉——没人敢来。
            关云长卖马——周仓不肯画押。
            关云长做木匠——大刀阔斧。
            关羽卖豆腐是民间创造的故事, 民间传说关羽是卖豆腐出身。卖石料、卖
        肉、卖马等都是群众依据自己的日常生活对关羽其人生出的联想。
            大刀是关羽文化的载体之一。有些歇后语以关羽的大刀为题, 展开想象、创
        造。如:
            关公面前舞大刀——不自量力。
            关公使大刀——不用急(戟)。
            周仓扛刀——老爷无事。
            关羽成神、成帝后, 群众不只是对关帝爷顶礼膜拜, 同时也创造了一些颇为
        风趣的歇后语:
            关老爷干活——劳神。
            关老爷告辞——走神了。
            关帝庙里失火——慌了神。
            关帝庙里求子——跨错了门。
            关帝庙里拜观音——走错了门。
            歇后语反映群众的生活实践, 反映我们民族的大众文化。研究歇后语有助于
        宏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了解群众的喜好情趣。这里只是对关羽歇后语作了一些简
        要的探析, 用以说明关羽文化在群众语言领域也是相当活跃的, 从一个侧面显示
        关羽文化在我国民族文化和大众文化园地是一簇盛开不衰的奇葩。

        相关资料

          有关撵鸭子的歇后语
          部编版一年级下歇后语、谚语
          有趣的故事带歇后语
          四川话方言歇后语
          舟山市岱山县歇后语
          新编明星歇后语(爆笑)
          骄傲自大类的歇后语
          焦急类的歇后语
          见识类的歇后语
          有关艰难类的歇后语
          民间歇后语大全
          小学生必背歇后语、谚语、格言
          牛角上抹油打一歇后语
          唐三藏的徒弟歇后语
          被误传的俗语(10个)
          齐鲁的谚语及解释
          日常歇后语100条
          澳门土话的歇后语
          陕北土话的歇后语
          天津市方言歇后语
          有关端午节的歇后语
          有关飞蛾的歇后语
          有关唐僧的歇后语
          有关白骨精的歇后语
          有关冬瓜的歇后语
          大丈夫的歇后语
          有关大雁的歇后语
          有关菩萨的歇后语